汉字 | 郑 |
释义 |
郑繁体字:鄭,笔画:8,拼音:zhèng,部首:阝
简解郑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同本义 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 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 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 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 郑(鄭)zhèng ⒈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一带。 ⒉ 相关阅读:
《诗词大全》
《穆天子传》
《诗人玉屑》
详解郑 zheng 部首 阝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 郑 (1) 鄭 zhèng (2)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3) 同本义 [zheng state] 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说文》 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 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又如郑声(郑国音乐);郑风(《诗》十五国风之一);郑国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 (5)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 [wanton music] 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惟皇诫德赋》 (6) 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7) 姓 郑 (1) 鄭 zhèng (2) 郑重;慎重 [solemn] 郑,重也。--《广雅》 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汉书·王莽传》 (3) 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郑重 zhèngzhòng (1) [serious;solemn]∶严肃认真 郑重宣誓 (2) [attentive]∶审慎;殷勤 郑州 zhèngzhōu [zheng zhou] 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临黄河,在京汉、陇海铁路交汇处,市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为交通枢纽,黄淮平原物资集散地,中国新兴的棉纺工业基地 郑 (鄭) zhèng ㄓㄥ╝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2) 姓。 郑码uagy,u90d1,gbkd6a3 笔画数8,部首阝,笔顺编号43113452 相关阅读:
《诗词大全》
《穆天子传》
《诗人玉屑》
|
随便看 |
同文网《汉语字典》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全面体现国家汉字使用标准,共收汉字约14807个,全面解释汉字的注音、部首、笔画、结构、造字法、五笔、释义、例证等,分组辨析易混用的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会给以提示,适合广大师生和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