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白蚁 |
释义 |
白蚁拼音:bái yǐ,注音:ㄅㄞˊ 一ˇ,词性:名词
简解◎ 白蚁 bái yǐ 详解1. 亦称“ 白螘 ”。昆虫名。形似蚂蚁,有白翅。群居,吃食木材,是危害枕木、桥梁、房屋、堤防、森林等的大害虫。 巴 蜀 多此,故又名巴蚁。 南朝 宋 鲍照 《代挽歌》:“埏门只復闭,白蚁相将来。” 宋 苏轼 《两桥》诗之二:“千年谁在者?铁柱 罗浮 西;独有石盐木,白螘不敢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白蚁》:“白蚁,即蚁之白者。一名螱,一名飞螘。穴地而居,蠹木而食,因湿营土,大为物害。初生为蚁蝝,至夏遗卵生翼而飞,则变黑色,寻亦陨死。性畏烰炭桐油竹鷄云。”《新民晚报》1990.4.9:“发现白蚁,一定要向灭蚁组报告。” 相关阅读:
《博物志》
|
随便看 |
同文网《汉语词典》共收录42550条汉语词条,除了收录基本语文词汇,兼收部分常见的口语词、方言词、文言词,还收录了较多的百科词条及一些近年来涌现的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和事务的新词语,是一部学习型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