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畏影避迹 |
释义 |
畏影避迹拼音:wèi yǐng bì jì,注音:ㄨㄟˋ 一ㄥˇ ㄅ一ˋ ㄐ一ˋ,词性:成语
简解详解《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絶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后以“畏影避迹”比喻不明事理,庸人自扰。《陈书·萧允传》:“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 允 独不行。人问其故, 允 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 庄周 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於患。”亦作“ 畏影而走 ”。 宋 欧阳修 《六一居士传》:“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 庄生 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
随便看 |
同文网《汉语词典》共收录42550条汉语词条,除了收录基本语文词汇,兼收部分常见的口语词、方言词、文言词,还收录了较多的百科词条及一些近年来涌现的反映当代社会现象和事务的新词语,是一部学习型现代汉语词典。